看併購》併購策略的評估 |
| ||
併購策略常常會令管理者陷入決策困境!因為要取得愈大的併購綜效,往往也帶來愈高的決策風險。宏碁一直深耕品牌,而且面臨競爭激烈的PC市場,併購的確是提昇市占率、擴展市場、擠掉競爭對手的快速手段,然而宏碁在併購路途一直走的是跌跌撞撞。1987年併購康點、1988年併購SI、1990年併購高圖斯皆以失敗收場,並帶來重大虧損,一度危及經營根基。1997年併購德州儀器之筆記型電腦部門,在美國市場失敗,而歐洲市場取得不錯成果。 宏碁此次利用高價(並不一定指過高)併購捷威,市占率由7.1%增加到8.8%,股市投資人卻不捧場。為何8月27日下午宣布100%收購捷威(Gateway)後,宏碁股價連續跌停兩天?市場上普遍的理由,首先,收購溢價57%購買營收走下坡的捷威不合理(只為增加1.7個百分點市占率),過去HP收購康柏、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門的溢價空間約20%。其次,跨國併購企業整合難度不低,而宏碁過去跨國併購經驗幾乎都失敗。再者,原本市場預期宏碁會有減資案(亦即還錢給股東),但現在把錢拿去做併購是否符合股東權益? 另外,報載今年5月份宏碁董事長說過「捷威太貴了,不會買它」,現在卻是併購了捷威。還有併購捷威以及之後的佰德,宏碁將擁有Acer、Gate-way、eMachines與Packard Bell四個品牌,多品牌如何做品牌管理?最令投資人質疑的是捷威是否存在財務黑洞?而宏碁管理團隊是否比捷威原本團隊更適合經營?亦即質疑併購綜效是否能夠順利達成? 然而宏碁管理團隊一直重申其併購的合理性,宏碁目前淨利率已經只剩2%多(毛利率不到4%),而且雖然美國市場營收自2005年不斷增加(占營收兩成多),利潤卻甚差,做越多、賠越多。其原因是宏碁知名度只有35%,因而深陷低價泥沼。2006年上半年宏碁與惠普在歐洲市場交手,惠普以全球部署的資源夾殺兩季後,宏碁就失去歐洲第一的寶座,獲利與出貨量縮水,股價大跌(幾乎腰斬)。美國市場絕對不能放棄,捷威在美國品牌知名度96%以上,又有佰德的優先收購權,因此有鞏固歐洲,開發美國市場的策略地位。 根據筆者觀察宏碁的營收成長率從2002年127.8%、2003年93.9%,下降到2004年與2005年之58%與58.8%,而2006年之營收成長率更下降至16.2%,這或許也是迫使宏碁管理團隊必須採併購來加速成長的原因之一吧!況且宏碁與惠普在美國互控專利侵占,而捷威與惠普卻有專利交互授權,或可協助解決這方面的困擾。 宏碁對於買太貴的解釋,2004年在研商是否併購捷威時其股價還在2.5美元,最近因次級房貸風暴價格跌到當時的一半,有利於併購。而且買下捷威並取得佰德的優先收購權,可以防堵聯想發展全球消費市場的戰略意義,是一個相當划算的併購案。 捷威的財務問題,是市場最大疑慮,宏碁所提出的解釋是在決定買捷威前,捷威內部已有重整計畫,預定2007年底前完成,這是捷威自己動手做的重整計畫,包括精簡人事、賣掉商用產品部門、處理工廠,且其確定把賠錢的直銷業務切割出去,降低宏碁整合的困難度預估。至於財務黑洞問題的疑慮,美國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、沙賓法案等法律規範下,財務相當透明,可能的負債也非常清楚,宏碁沒有省略任何一個查核的步驟。 宏碁如何整併與區隔Acer、Gate-way、Packard Bell和eMachines四個品牌?宏碁可能利用更漂亮的設計、更快的處理器來提振Gateway品牌,以改變低價PC的形象。宏碁將視四個品牌在哪個地區表現最好,決定其區隔,例如Acer目前在亞洲和歐洲的地位,比美國穩固。然而對於多品牌管理,市場上仍有以下疑慮。在同一個市場維持兩個不同品牌向來就深具挑戰性,況且維持四個品牌的成本太高。 最後本文要強調的是併購的決策者不能只看到美好的遠景,而忽略風險的深淵。高品質的併購策略在考量綜效的情況下,對未來所遇到風險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,而且深信有足夠的執行力可以解決。有時候併購的苦難,肇始於過度樂觀的決策! (作者是輔仁大學金融所教授兼所長、公司治理與企業倫理中心主任) 【2007/10/03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 |
留言列表